![]()
发布日期: 2025.11.17
11月9日,浙江省科技馆“科学有观·科话武林”邀请到iAorta主动脉急诊AI模型背后的医学与人工智能专家,共同解码AI如何为“最凶险胸痛”筑起生命防线。
活动伊始,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主任、博士生导师张鸿坤用一个电视剧的片段开启了对iAorta的介绍。正如剧中情节所示,胸痛症状因为比较常见、持续的时间不长或者程度尚可以忍受等常常被忽视,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。主动脉夹层是导致胸痛的病因里最凶险的一种,急性主动脉夹层48小时内死亡率超过50%。
主动脉夹层可以通过增强CT发现,但因为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限制,大部分病患做的是平扫CT。张鸿坤展示了几组“正常主动脉”与“主动脉夹层”的影像数据让现场观众分辨。面对增强CT的对照组,公众能快速准确回答,而平扫CT的组,大家的意见便有了分歧。iAorta所要解决的就是这一痛点,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平扫CT影像里肉眼难以分辨的细微差异,快速识别主动脉异常,帮助医生早期确诊急性主动脉综合征。
阿里巴巴达摩院医疗AI实验室算法专家、iAorta项目技术负责人周彦捷则从技术角度为现场观众解读了AI模型如何看懂CT图像、识别“血管炸弹”。周彦捷说,团队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实验去证明这个模型是可以用的。在最后一个阶段的临床试验中,21例成功预警患者的平均诊断时间控制为102.1分钟。周彦捷还展示了iAorta的使用界面,“会报警的”悬浮窗+“会说话的”详情页尽可能贴近医生的使用习惯,降低使用难度,以一种比较“友好”的方式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病情。
在“科话武林”的对谈环节,张鸿坤提到了AI对于医疗同质化的积极作用:如果在广大县级医院、乡镇卫生院、省级医院等不同的医疗中心都部署好iAorta,那么对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就可以达到同质化。不管医生的经验程度多少,都可以通过大模型把这个疾病及时识别出来,减少了漏诊和误诊,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。基层医院部署得越广泛,那么患者的获益会越多。
而面对AI的发展对医生职业的冲击,张鸿坤说,AI走进医学是阻挡不了的,这也倒逼医生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,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。它必然会导致一部分人工岗位的消失,但这部分人可以去干更有意义的事。另外,AI诊断可能存在一些“AI幻觉”之类的错误,不能过度依赖AI,以免耽误病情。
从“看不清”到“看得清”,从“来不及”到“来得及”,AI正在为医疗注入新的智慧与温度,也期待着它能帮助人类攻克必威体育健康难题,在为生命保驾护航的道路上筑起更可靠的防线。(浙江省科技馆)
浙江省科协供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