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威体育

图片

人机共融的智能极限研讨活动在京举办

发布日期: 2025.10.15

10月12日,由必威体育:科协立项支持,必威体育:航空学会主办的人机共融的智能极限研讨活动在必威体育:科技会堂举办,20余位来自高校、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。本次研讨活动由东北大学教授李新德担任执行主席,必威体育: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晨担任学术秘书。

主旨报告环节,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吴奇作“空中平台协同与智能机器人辅助驾驶”报告,介绍团队在类脑计算、无人平台、智能体对抗博弈与决策等领域的研究进展,重点阐述AI赋能的智能座舱、类脑平台构建及机器人辅助控制体飞行等关键技术,并结合空中加油、疲劳检测、空战智能决策与机械臂副驾驶等典型场景,展示团队在航空人机融合方面的创新成果。北京邮电大学研究员刘伟以“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趋势:人机环境系统智能”为题,指出自动化处理确定性和智能化应对不确定性的本质差异,提出“人机两相融合”系统架构,强调要在态势感知与势态质感融合模型上实现突破,构建更具适应性与可信力的人机协同系统。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沈昌祥作“用自主可信计算打造人工智能安全产业新生态”报告,从自主可信计算的必要性和解决网络安全实质问题的角度,介绍新计算模式、体系结构、防护框架、可信动态访问控制等关键技术,强调要着力从系统架构层面保障人机共融智能系统的安全可信,推动形成健康、可持续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。

自由发言环节,与会专家围绕人机边界划分、融合机制构建及行业应用挑战等话题,结合研究专长发表各自见解。其中,李新德教授从系统架构视角,指出人机共融涵盖信息交互、思维协同与行为协作三个层级,主张边界划分需在这三个维度上逐层展开。北京工商大学教授金学波提出“人机主从论”,强调无论技术如何演进,机器始终应处于辅助地位,输出方案供人决策,并明确“共融”为“主从”关系以界定权责、管控风险。扬州大学讲师盛维杰指出当前大模型存在的“可信度”与“责任归属”问题,认为需构建清晰的“责任清单”与“可解释性开关”,确保用户在关键节点拥有可控权。

大家一致认为,人机共融的智能极限包括人机之间的协同交互、共融边界和平衡点等问题,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需要保障系统可信性与安全性。亟需加强多学科的交叉融合,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全链条体系,为人机共融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人机共融领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如何归属人机责任、如何强化机器决策透明度等现实问题,尚未有定论,仍需跨学科、跨领域的探讨研究。

会后,专家们赴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实地考察,了解智能无人系统、人机交互等前沿技术进展,并观摩了感知—决策—控制闭环等关键技术的实验演示。

必威体育: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供稿